我叫雷嘉赓,一个陕西省90后小伙。 年,我到贵州读大学,那时就经常和室友们谈梦想,我就说:“我毕业后想留在你们贵州,为贵州做点事,回报四年大学的培育之恩”。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我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我放弃了回老家陕西读研的机会,毅然决然选择了留下来,来到了贵州罗甸县委组织部上班。年1月我主动向组织申请到一线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雷嘉庚(右二)和驻村队员一起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今年,是我驻村的第五个年头了。 驻村五年以来,我怀着“我想为您做点事”的初心,始终坚守在扶贫一线,吃住在村、扎根村寨,和村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严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一名第一书记该做的事和肩负的使命。 做好村里的领航员,夯实队伍基础建强基层组织 作为一名组织部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意识到党建工作和村支“两委”的重要性,我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上级帮扶部门争取资金修缮村委会,帮助保上村集中更新了老旧党支部、村委会标识牌和各种上墙制度,布置了全新的党员活动室。还积极组织协调罗甸县委组织部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入村开展城乡支部联动活动,实现了保上村“三会一课”制度正常化。在我带动下村里形成每月定时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每月定期组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入户宣讲,每周按时组织观看“新时代大讲堂”充电,确定每周二开村例会和学习会。年保上村党支部还被评为“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被全州评为“五星党支部”。我个人也荣获年“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和“全州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雷嘉庚(右)走访贫困户 坚信“我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经常带领保上村“两委”干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农村知识青年、带富能手等到乡村治理规范和产业发展较好的村寨学习交流经验。多次邀请县委组织部领导到村搞宣讲和上党课,邀请县就业局的农业专家到村里开办养殖种植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党性和群众“志与智”,从根本激发内生动力,解决老百姓“思想、知识”的贫穷。 雷嘉赓召开群众会宣讲扶贫、惠农政策 坚持“村民自治”,我带领村支“两委”率先在全县试点创建了“组管委”(村民小组管理委员会),首次将“自治”落实到村小组一级。先后还在村里成立保上村卫生监督委员会、保上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自来水管理委员会和红黑榜积分管理等机制,真正意义上让村民在各个方面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治理”。我充分发挥个人优势,通过自制政策宣传单、自编村规民约“新十条”,用通俗易懂、及时高效的方式将最新政策方针传达给群众。改编的脱贫“三字经”教给村里小孩们传唱,每天还通过“村村响农村广播”向群众播报近期大事件和宣传政策方针。短短的几个月就在村里形成了“人人服从管理、户户争先脱贫、组组相互争优”的良好氛围。 做好群众的服务员,真诚、真情、真心驻村帮扶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驻村有决心有定力有方法。最开始的时候,我住在离村十几公里外的社区,村里道路条件差,进村交通非常不便。再加上我是外省北方人,与说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村民交流存在一定障碍。为了克服种种困难,我很快学会了骑摩托车,学会讲本地方言,白天走入田间地头帮乡亲们干农活,晚上和村干部一起走访串门拉家常、讲政策、聊现状、说困难、谋出路。日复一日走遍了保上村的每一寨每一组每一户,还手工绘制了村里贫困户地图,标号每家每户位置。在精准掌握群众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也迅速融入村里的大集体,得到了老百姓的接纳和认可。 雷嘉赓(左二)组织召开院坝会议 “哪里有困难,就找雷书记”,我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为更好服务群众、了解熟悉群众生产生活情况,都认真做好记录,并将写有自己联系方式及信息的便民服务卡发到农户手中,随口讲出“家里有困难尽管找我”。得知村里交惹组贫困户马小才先天智力残疾由弟弟马兴国照顾,家里还有老人要养、孩子要读书,我及时联系镇里民政专班帮其办理了“五保”;得知贫困户陶光荣家大儿子陶昌盛考上大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及时对接县教育帮我办理了教育补助。村里老百姓小到那家小孩出生上户口,大到生病住院合医报销、红白酒都会找到我帮忙,我的手机也成了村里的便民服务专线,24小时为群众开机。 做好村产业发展的指导员、谋产业助发展保增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刚到保上村,就连续一个月主动下组入户调研,并形成对村有发展指导性调研报告。了解到“保上村距离罗甸县城65公里,距离红水河镇政府约38公里。全村总面积7.34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亩,林地面积亩,森林覆盖率43%。保上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苗族占总人口的95%,辖4个村民组,分为保上组、新寨组、昂歪组、交惹组,共户、人,劳动力人、外出务工有劳动力人、就近务工51人,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人、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0.36%。全村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胡豆等。村里主要收入来源仅是外出务工、种植和养殖。”我发现因为历史等客观原因,本村产业薄弱、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贫困程度较深,但是村民脱贫愿望强烈。年保上村作为全县出列村深感责任重大,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积极投入到村脱贫攻坚战中。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保障,增收是贫困老百姓脱贫的最佳动力”。我通过向上级单位协调实施通组路、串户路、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修建自来水工程,解决了全村人几十年来吃水难得问题。我还先后协调、监督、落实村里黑毛猪养殖、土鸡养殖、蜂糖李种植、蜂蜜养殖等产业项目,发展经济作物,淘汰落后低效作物。针对薄弱的村集体经济一环,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修建光伏发电和特惠贷入股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突破五万元。同时,我一直还倡导村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探索出运用大数据网络电商平台+自媒体,创新销售模式,将村里农户养殖和种植的土鸡蛋、竹笋等农产品,统一集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发到朋友圈等自媒体,通过转发推广打开销路,线上线下结合进行销售,销售额成功突破5万元。真正实现保上村村民农产品“黔货出山”,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实现了村民增产增收增效的目标。年底保上村率先在全县顺利出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长为年底的元左右。 如今,在保上村驻村的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村里5公里多的通组路修通了和平方米的串户路硬化了,老百姓走路脚不粘泥巴,小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全村70多盏路灯亮了,老百姓晚上走路不用摸黑了;全村户实现家家通自来水了,老百姓再也不用吃“望天水”,不用到一公里远的地方去挑水了。农村技能培训、“志智双扶”,深入人心,村里群众不仅口袋富起来了,脑袋也富起来了。多亩的蜂糖李开了花,往年的荒山变成经果林,再也不用靠种低效的包谷谋生。还有村文化活动广场、篮球场、垃圾处理站、公共场所、村级卫生室、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都投入使用了,真正方便群众办事,实现老百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里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都是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我想为您做点事,这是我不变的承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梁晓琳整理 编辑 高荣华 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11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