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年10月,黔南州提出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发展; 年,贵广高铁正式通车运营,黔南境内设都匀东站、龙里站、昌明站、三都站4个站,黔南在全省率先迈入“高铁时代”; 年,平塘县境内世界上最大的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 年,国家民委命名黔南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 年3月3日,黔南州10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在全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所有贫困县“摘帽”;同年10月,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黔南州都匀市开幕,开创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次在西部地区、第一次在非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一次在高原山地举办“四个第一”先河。 10年来,黔南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接续创造了振奋人心的业绩。 经济实力赶超进位。年,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达.4亿元,是年的3.6倍,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从第6位跃居第3位,从全省第5位跃居第4位,综合测评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 脱贫攻坚全胜收官。黔南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三精准”,推进“三落实”,强化“三保障”,坚持“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4.69万名干部下沉到村组网格,实现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全覆盖,先后探索形成“七个一”十条“精准打法”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全州92.9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4.73万人搬出大山过上好日子,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交通建设取得突破。黔南州秉承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集全州、全社会之力,奋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通车总里程从年的1.53万公里增加到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年的公里增加到公里,路网密度全省第一,“村村通”“组组通”目标全面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地位日益凸显。 都匀绿博园。赵匀川/摄 靓丽名片闪耀全国。落户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建成运行,大国重器享誉世界。高标准建成绿博园,高质量举办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生态之州名片更加靓丽,绿博黔南闪亮全国;“都匀毛尖”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十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民族团结凝聚合力。黔南州把党的民族政策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称号,民族团结和睦指数和进步指数均达%,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供了“黔南样板”。 “十四五”时期,黔南州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力争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次前移,人均达到7万元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提高,综合实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开放水平、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迈上新的台阶。 高质量脱贫的“黔南打法” 年3月3日,贵州省政府发布《关于正安等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黔南州长顺县、独山县、三都自治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6县在列,其中,三都自治县、罗甸县提前一年退出贫困县。至此,黔南州10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回首来时路,黔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精准”上下足了绣花功夫,探索形成一套有战略、有战术、精准有效的“黔南打法”。 “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是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区域分布广。 为了推动三都脱贫攻坚工作,年,黔南州委、州政府向全州下发《三都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约法三章”》的通知,提出“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不能发散;聚力脱贫攻坚,力量不能分散;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功夫不能做虚”的“约法三章”。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练习操作工业机器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摄 年,黔南州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上,再出“实招”,探索出“开展一轮全面系统筛查、绘制一张农村人口基数底图、组建一批脱贫攻坚专班、组织一场扶贫干部大培训、完善一个保障精准的组织体系、建立一套落实精准的工作机制、收集整理一本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的“七个一”机制,围绕“精准”发力,推动黔南脱贫攻坚数据质量跃升全省前列。 年,黔南州立足实际,亮出“杀手锏”:脱贫攻坚十条“精准打法”,瞄准“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尽锐出战、动态摸排、完善机制、问题导向、智志双扶、社会帮扶、网格管理、激励问责”十个方面,确保脱贫攻坚精准精准再精准,工作细致细致再细致,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的“围剿”。 在“精准打法”的推动之下,黔南州92.9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擦亮生态之州靓丽名片 黔南州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书写“绿色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之州名片越擦越亮,有效推动黔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都匀螺蛳壳茶山。罗玉雪/摄 贵定县云雾镇的茶园,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平塘县大塘镇的茶山,让大塘摆脱极贫乡镇帽子;三都自治县大河镇的群众民,靠着种茶脱贫致富……作为黔南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茶产业这片金叶子,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年5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颁布实施,黔南州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二个为茶产业立法的地区;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南州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年)》《黔南州年茶产业发展推进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采取“公司+基地”等组织方式,通过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形式、产业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推进茶产业绿色革命。都匀毛尖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从年的13.78亿元提升到年的35.28亿元,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十强。 年,黔南州投产茶园面积万亩,销售4.52万吨,销售额达79.14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带动户人均增收元,助推减贫21.15万人。茶产业已成为绿色发展新理念在黔南的生动实践。 良好的自然生态,也为黔南州的旅游发展注入了“绿色基因”。黔南州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新增“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4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3个、“中国森林氧吧”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5个、国家森林乡村47个,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机统一。黔南还成功承办了第29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和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年春节期间,都匀绿博园举办各项活动1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11.9万余人次,日均接待游客1.7万余人次。 贵定县云雾镇平伐坝区内,村民正在采摘七月菊。张韦/摄 同时,黔南州深挖绿水青山效益,把生态做成产业。各县围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示范州创建契机,着力建设“特色品牌”“健康品牌”,大力建设“三品一标”产品基地。 目前,黔南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3万亩,占耕地面积71.93%,地理标志产品14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有机农产品认证30个;茶叶、刺梨、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六大富民产业不断释放红利。 多民族共享幸福果 “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一首流传黔南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唱出了黔南州各族儿女沐浴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阳光,像好花一样红的幸福生活。 年11月21日,大瑶山与世界对话——年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经验交流峰会在荔波瑶山古寨举办,这场贵州荔波、广西南丹的跨区域对话,因为大瑶山脱贫攻坚的典范式经验而备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