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 全省剩余9个未摘帽县 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至此 贵州从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 变成脱贫人数最多的省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阳作为省会,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省会担当、发挥省会优势,从全省脱贫攻坚的大局出发,深入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最需要的地方去,主动开展省内结对帮扶工作。 省内结对帮扶贵阳时间表 年底,贵州省明确贵阳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定点帮扶长顺县代化镇;明确云岩区帮扶印江县、南明区帮扶普安县、花溪区帮扶镇宁县、乌当区帮扶天柱县、白云区帮扶水城县、观山湖区帮扶剑河县、高新区帮扶纳雍县、经开区帮扶紫云县、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帮扶麻江县。开启了贵阳市发挥省会城市结对帮扶带动省内贫困地区工作。 △白云区驻水城县帮扶工作组工作人员邓明礼了解村民信息 年9月8日,省委、省政府作出极贫乡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决策,20名省级领导挂帅成立20个脱贫攻坚指挥部,对20个极贫乡镇开展定点包干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市级统筹开展实施帮扶工作,市级投入资金万元,6区1市3开发区投入帮扶资金万元,年共助推10个贫困县6.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花溪区对外帮扶代化镇工作组人员龙开杰为村民讲解项目 年,贵阳市与全省8个市州签订商务战略合作协议,组织本市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与兄弟市州生产企业签订针对性产销合作协议余份。投入帮扶资金0.94亿元,采购销售本省农副产品约.74万吨、.17亿元;助推13.27万贫困人口脱贫,习水县退出贫困县。 年3月,贵州省明确贵阳市帮扶长顺县、望谟县、印江县、普安县、镇宁县、天柱县、水城县、剑河县、纳雍县、紫云县、麻江县,将已减贫摘帽的习水调整出帮扶范围,增加更加贫困的纳雍县。 △贵阳市结对帮扶罗甸县修建的边阳水厂 6月,下发《贵阳市进一步加大对外帮扶力度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年)》,成立了贵阳市省内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明确贵阳市在帮扶地区实施一批保供产业项目,大力推进“农批对接”和“农超对接”,每年腾出万吨蔬菜、20万吨水果、90万头生猪、4万吨水产品销售空间,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给省内其他地区,带动全省脱贫攻坚。贵阳市主动担当作为,对望谟县实施结对帮扶,明确陈晏市长为指挥长,6个区结对帮扶望谟6个乡镇,实施六大带动工程,贵阳市帮扶县达到12个。 贵阳全年共安排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万元用于省内结对帮扶,其中市级安排资金10万元,六区一市三平台安排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万元,采购销售本省农副产品约万吨、亿元;采集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信息17.4万余个,发送至各市州就业部门。助推贫困县11.65万贫困人口脱贫,镇宁县、印江县、麻江县3个县退出贫困县,个贫困村出列。 年,贵阳市政府下发《贵阳市高标准蔬菜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在长顺、平坝、印江实施2.5万亩露天蔬菜,投资6.13亿元,年底基本建成投产。实施《贵阳市学校团餐运营企业与省内农产品生产基地直采直销奖补暂行办法》,明确学校团餐运营企业准入标准和奖补政策,学校采购本省农产品比例达到80%。建成运营贵州合力集团生鲜配送中心、贵阳供销马车队生鲜分拣配送中心等一批农产品集配中心,冷链配送网络建设实现了对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的全覆盖。 年3月15日建成运营全省第一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累计入驻商户达0余家,全面设立全省88个县免费扶贫专区,与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形成一南一北,良性竞争的双中心保供格局。逐步形成生产基地布局全省、流通渠道畅通全省、加工能力覆盖全省、销售网络延伸全国的农产品产销体系。 6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德明定点帮扶深度贫困县罗甸县,开展市级统筹,6区3平台分别结对帮扶罗甸县8镇1乡,全面实施六大帮扶工程。 年,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等主要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个公益性惠民生鲜超市,累计采购销售本省农副农产品50.73万吨、活禽万羽,金额达33.8亿元。共为地州提供提供就业岗位16.67万个,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3.08万人。从卫生、教育、农业等部门选派33名干部到长顺县、望谟县、罗甸县挂职,通过干部互派、交流学习等形式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贵阳市教育局组织贵阳市教科所和多所优质高中组团对长顺民高开展帮扶 贵阳落实财政专项资金4.64亿元,共实施帮扶项目个,实施了罗甸县边阳水厂供水工程等一批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助推12万贫困人口脱贫,长顺县、罗甸县、普安县、水城县、天柱县、剑河县6个县退出贫困县。 年初,制发《贵阳市年对外帮扶助推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两线”作战,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市内、市外两个战场。 年2月20日,贵阳市开展在全省建设50万亩蔬菜基地助推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至10月,市农投集团在威宁、榕江等地实施50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项目,现已建成高标准核心蔬菜基地16.85万亩,覆盖带动贫困户0.32万户1.13万人稳定增收,帮带省委挂牌督战的“9+3”贫困县达10个。同时持续推进市农投集团在实施的结对帮扶产业项目17个,累计完成投资12.34亿元。各区(市、开发区)实施各类产业项目58个,累计完成投资万元。 △威宁县双龙镇凉山村村民在贵阳市农投集团建的准化蔬菜基地里劳作 积极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在批发市场、超市建设扶贫专区个6万平方米,建设扶贫专馆个,建成公益性惠民生鲜超市个,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建成社区智慧微菜场个。通过构建完善的流通体系,带动全省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全市交易本省蔬菜、水果、粮油、禽蛋等农副产品.7万吨、金额.4亿元。 市、区(开发区)两级共安排财政帮扶资金万元,助推望谟县、紫云县、纳雍县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帮扶县剩余贫困人口8万余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年以来,贵阳市共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9.63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投入8.8亿元,聚力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引导家在筑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各类帮扶项目个,其中产业项目个、基础设施项目个、教育医疗项目44个、其他项目59个;累计采购销售本省农副农产品万吨,金额达.7亿元;为贫困县提供就业岗位56.21万个,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10.01万人;贵阳市43所学校与帮扶县41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22所医院结对帮扶县31所医院;选派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专家、医疗技术骨干、信息技术专家等85名同志到帮扶县挂职。 贵阳市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了“输血造血反哺共赢帮扶新路”“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等多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特别是贵阳市强化省会担当,全面实施“六大帮扶工程”,有力助推省内结对帮扶县5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3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贵阳脱贫攻坚工作和省内结对帮扶工作分别得到省领导高度评价。谌贻琴书记对贵阳市开展省内结对帮扶工作作出“贵阳市实施‘六大帮扶工程’开展省内结对帮扶,体现了省会城市的担当作为,值得充分肯定……”的批示。今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充分肯定贵阳在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的工作抓得好、抓得实,为全省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同时《贵阳市推进“省会帮带贫困县”工程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通过省政府信息系统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阳市深入挖掘省会城市潜力,为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后盾》通过省深化消费扶贫工作专报报送国务院扶贫办,不断发出贵阳扶贫“好声音”。 来源丨知知贵阳 编辑丨吴艺舟 编审丨刘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0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