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哪户缺资金,哪户缺技术,这些信息都在我们的一户一档里体现得清清楚楚。”4月10日,在罗甸县沫阳镇高峰村,沿着山坡上的产业路,驻村工作队队长罗贤贵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村里的情况。

高峰村属于省级一类深度贫困村,近年来,村里主要劳动力都在外务工,剩下的多是留守在家的老年人及需兜底人群。

年底,为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留住能发展家乡的劳动力,罗贤贵等驻村干部动员村民投身产业发展,依靠自己脱贫致富。最终,经过多地考察后,罗贤贵等人在沫阳镇董细村发现了最适合村里发展的种桑养蚕业。

如今,高峰村山路旁的坡地上满是桑树田,村里种桑养殖大户游金锋家就坐落其中。

黔南州委常委、副州长、州委秘书长文永生(左三)在荔波县了解扶贫车间运行情况。(黔南州政府办公室供图)

“去年在村里种桑养蚕就赚了六七万元,今年我又扩大了规模,年初新流转40多亩土地种桑,年底收入应该不错。”游金锋告诉记者,从年起,他还在沫阳镇任种桑养蚕技术指导员,这又为他增加了一笔收入,现在他的经济情况比起前几年在浙江义乌打工要好得多。

得益于高峰村在年认真落实黔南州“七个一”机制,全村群众脱贫实效更明显,户户底数清,脱贫不漏一人,今天的高峰村因地制宜抓产业脱贫促发展风生水起。罗贤贵表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高峰村已有户人投入种桑养蚕业,占全村总户数的30%,产业规模达亩。

其实,以开展一轮全面系统筛查、绘制一张农村人口基数底图、组建一批脱贫攻坚专班、组织一场扶贫干部大培训、完善一个保障精准的组织体系、建立一套落实精准的工作机制、收集整理一本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工作机制,早已渗透到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方面面。

为了解罗甸县如何落实好黔南州“七个一”机制,记者来到罗甸县扶贫办。在扶贫办常务副主任黄光慧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幅罗甸县脱贫攻坚挂牌督战体系图,其内容从镇、村基本情况到产业发展规划,让人一目了然。

“体系图只是‘七个一’中的一个生动体现。脱贫攻坚要力求精准,‘七个一’中的每一条都为实现精准提供了支撑。”黄光慧说。

黄光慧表示,精准扶贫识别零错漏的前提保障是常态化的筛查,黔南州充分运用大数据管理平台、网络员、驻村帮扶干部的作用,定期对脱贫户、边缘户开展常态化筛查。

以筛查结果绘制基数底图,强化挂图作战、按图施工,又是从整体上谋划发展,从时间上倒排工期。

罗甸县名机关选派干部组成的个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编组成个网格单元。利用网格化管理的组织体系,罗甸的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呈现出扶贫对象更精准、帮扶措施更有效、脱贫成效更真实的良好局面。

同时,按照以县为主、无缝对接的要求,罗甸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产业就业及生态扶贫、农村饮水安全、教育医疗保障、农村道路、住房安全及人居环境整治、对外经济协作、资金保障、党建促脱贫、供电通讯设施保障等8个攻坚专班。在乡级层面,对应设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危房改造工作专班、以乡镇长为组长的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专班和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疑似数据排查核实工作专班,形成了向上有对接、向下有延伸的专项攻坚体系。

在工作机制方面,罗甸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一二三四”机制,切实提高了精准识别。“一比”指联合公安、民政等12个结点部门建立对比数据库,打通精准识别部门障碍;“二查”是通过乡镇拉网排查及县级全面督查,堵塞精准识别源头漏洞;“三清”指弄清尺度标准,核清家庭情况以及查清疑似人口;“四绑”则是通过捆绑源头责任、过滤责任、督查责任及修改责任,筑牢精准识别责任防线。

“一户一档”“一事一档”在罗甸不仅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整理规范,其完成进度也达到%。专人指导、专人管理的档案,也让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全程留痕、有据可查。

3月3日,罗甸已退出贫困县序列,但每个脱贫攻坚干部巩固成果、啃硬骨头的工作仍将继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每个奋战在一线的脱贫攻坚干部怎样落实工作,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最终成效。”黄光慧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管云

编辑李兰松

编审岳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32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