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黔南各地瓜果陆续成熟,果农正忙着采摘、搬运、装车,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如今,黔南厚植立体优势发展,山地现代农业遍地开花。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再到休闲旅游,在市场导向下,黔南在产业链上做加法,既“加”出了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更“加”出了高附加值。

8月5日,黔南州年农业现代化新闻发布会在罗甸举行,会前还组织20余家中央驻黔媒体、省级主流媒体、州直新闻单位走进罗甸,到贵州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罗甸边阳镇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罗甸沫阳镇沫阳村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进行实地采访,现场感受现代农业为黔南热土带来无限生机。

盛夏时节,阳光正好,瓜果飘香,罗甸县3万亩火龙果批量上市,各个火龙果种植基地里,一排排火红色的火龙果成为罗甸各个山头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罗甸立足“天然温室”气候优势,聚焦“蔬菜、生猪、精品水果”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四大行动”和“3个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县”。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5.64万元,增长6.8%,排全州第2位,高于全州平均水平(6.4%)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0.8个百分点。

气候优势充分发挥,产业体系构架完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依托“天然温室”比较优势和地理条件,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了以“蔬菜、生猪、精品水果”为主导,以林(茶)、桑蚕、生态渔业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年以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连续2年排全州前列。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降本增效双向发力。建成高标准农田14.5万亩,建成机耕道余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5.45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4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成本逐年降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接二连三”协同发展。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引进培育产地农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22家,建成仓储冷链等初加工设施4.73万立方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49.82%。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建成农旅融合康养基地8个,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三产融合发展助推农业产业加速迈进。

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助农增收渠道更广。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村均31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重点是聚焦农业产业“九化”,构建“三大体系”。

聚焦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全力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完成粮食种植32万亩,超额完成州下达的30.1万亩粮食生产任务。二是着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蔬菜方面,主攻早春蔬菜和秋延晚蔬菜,积极推广“菜-菜-稻-菜”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建成万亩蔬菜产业带4条,稳定发展蔬菜35万亩(次),亩产值最高超过3万元。生猪方面,依托贵阳农投集团,采取“大场带小场”方式,建成2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5个,年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精品水果方面,实施火龙果、脐橙品种改良,推动果园稳产增效,精品水果种植面积23万亩,投产面积15万亩。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种桑养蚕、金花茶为重点,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渔业,推动产业在错位发展中形成优势互补。建成桑园2.85万亩,种植金花茶0.77万亩,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1.2万亩。

聚焦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加快构建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完成兰西、林霞等骨干水源工程11座,农业水利化水平稳步提升。二是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坚持“良种、良法、良机、良技”相结合,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依托省农科院在罗甸建成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成金花茶种质资源圃、头曾祖代核心种猪场等3个育苗中心。推进山地农机化工程,培育5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县投用农业机械共5.8万台(50台联合收割机、1.35万台耕整地机、0.68万台植保机械及其他小型农机)。探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果园绿色示范及综合利用技术在全省示范展示。三是强化智慧农业赋能。推动大数据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建成“智慧农业”基地6个,“火龙果+大数据”项目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年度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引进贵州多彩宝公司,推进“我的一亩田”项目建设,探索“互联网+果园、菜园、生态畜禽”等认养定制模式。

聚焦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加快构建农业经营体系。一是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引进龙头企业42家,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年收入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1家。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培育家庭农场家。二是狠抓质量品牌建设。建立贵州金花茶种植技术规程等标准21个,91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完成“两品一标”认证27个,认证面积19.91万亩,罗甸火龙果、脐橙、艾纳香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是狠抓产销体系构建。充分利用“一码贵州”等电商平台推动“黔货出山”,今年上半年农产品线上销售.5万元,同比增长42.5%。借力贵州蔬菜集团、贵阳农投集团,构建“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一体”的农产品循环供应链,畅通产地直销渠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提升末端议价能力,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维维 

编辑杨鸿新

二审莫宇

三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18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