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市直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采取‘以购代捐’的方式,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下载使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的‘社会扶贫’APP,通过线上线下自发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和到贫困地区旅游消费”……在第7个国家扶贫日、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贵阳市发出倡议,号召全市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多渠道选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以消费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消费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新举措,是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贵阳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积极发挥省会城市大市场优势,深入开展“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和消费扶贫月活动,积极构建大、中、小、微市场流通体系,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助推“黔货出山·风行天下”。 自年以来,全市累计采购和销售本省农产品.64万吨、.47亿元,先后助力习水、印江、镇宁、麻江、罗甸、长顺、剑河、天柱、水城、普安等1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带动5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共建产业基地提供优质供给 位于望谟县的60万羽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一期已经投产,每天可产蛋六万多枚供应贵阳市场;榕江县车江坝区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黄瓜、丝瓜、豇豆等正在贵阳各大生鲜超市售卖…… 这些基地,正是贵阳发挥省会担当和优势,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中,按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协同化推进的思路,支持龙头企业贵阳市农投集团通过援建、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模式,在全省“9+3”县(区)、结对帮扶县、贵安新区等地,建设50万亩(含市内2.5万亩)蔬菜及生猪、蛋鸡和水产等产业项目基地。 结对帮扶中,贵阳在所有帮扶县都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以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金融为杠杆、平台公司为主体,实行“六股分红”模式,引导经营主体与基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当地群众利益最大化,共享发展成果,年,贵阳产业帮扶项目带动3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万元,助推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长顺县广顺镇的贵阳万亩蔬菜保供基地是最早建设的蔬菜基地之一,既满足贵阳的“菜篮子”需求,也带动长顺县产业发展。 罗甸县逢亭镇纳上村曾经是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因为贵阳市农投集团年在这里投资万元建设了生猪保供基地而变成了“明星村”。 …… 建起一个基地,兴旺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据介绍,年以来,贵阳市县两级在帮扶工作中,共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9.63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投入8.7亿元,累计实施各类帮扶项目个,其中产业项目个。 长顺蔬菜、惠水佛手瓜、望谟鸡蛋……共建产业项目基地大量出产的农产品,既直接带来了产业扶贫的效益,也为开展消费扶贫提供了优质的供给。 搭建消费扶贫平台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辣椒、土豆、黄瓜、西红柿、萝卜、莲花白、梨、苹果、猕猴桃、火龙果……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的“贵州农产品扶贫专区”,来自全省各个贫困地区的果蔬琳琅满目,每天平均有吨左右销往省内外。 “我们对入驻专区有免收铺位租金、免收农产品进场费等优惠政策。”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司还根据省内蔬菜、水果的销售情况制定了针对本省蔬菜出山出省的销售补贴政策,鼓励园区内余个商户将本省蔬菜水果销往省内外,其中省内市场每吨补贴30元,省外市场每吨补贴元至元。 除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外,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等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市家惠民生鲜超市、80个大型社会化超市均设有扶贫销售专区,采取减免摊位费和进场费等方式,全力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场交易。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市批发环节交易本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蔬菜、水果、粮油、禽蛋等农副产品89.5万吨、金额99.4亿元;全市惠民生鲜超市和社会化超市通过“超市+公司(基地)+农户”,建立广泛的利益联结和产销对接机制,累计销售本省农产品约5.7万吨、7.3亿元。 建设“扶贫专区”只是贵阳完善消费扶贫平台的一个方面。 “我们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扶贫专柜、扶贫专区、扶贫专馆’三个专项建设,并用好社会扶贫网这一公益性平台,不断完善大中小微的市场流通体系,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助推消费扶贫。”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大力推进集线上订购、线下自提、自动售卖、冷链配送于一体的扶贫专柜项目建设,已建成扶贫专柜投放点个,投放智能扶贫销售柜个,将生鲜农产品直接配送至小区居民楼下。目前,已建成的投放点日均销售各类农产品30吨、50余万元。 此外,贵阳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建设贵州馆、贵阳馆,销售本省特别是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并在线下建设了81个消费扶贫专馆,通过线上、线下的扶贫专馆,今年1至9月累计销售本省农产品18.67亿元。加大“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力度,目前,贵阳市“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用户达78万人,形成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愿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 开拓“三大市场”推动“黔货出山” 罗甸百香果进机关贵阳展销活动今年8月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市级行政中心二期广场举行,两天时间里,多斤罗甸百香果销售一空。 贵阳市农投集团旗下惠民公司派专人前往望谟县、水城县等贫困区县开展驻点帮扶工作,广泛收集果蔬基地种植种类、规模、长势和预计上市时间等信息,今年1至9月通过基地直采的方式累计采购农副产品.3吨、金额.6万元。 …… 市场是消费扶贫的“牛鼻子”,我市不断开放本地市场、拓展东部(外部)市场、黔货进军营市场“三大市场”,推动“黔货出山·风行天下”。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大市场优势,每年腾出万吨蔬菜、20万吨水果、90万头生猪、4万吨水产品的销售空间,做深做实农产品进超市、进学校、进医院、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等“七进”工作。 今年以来,市内所中小学及市管高校采购农产品约2.48万吨、金额为2.52亿元,其中本省农产品比例为93.83%;全市18家医疗机构食堂采购本省农产品.43吨、金额为.33万元;市、区两级50余家机关食堂累计采购本省农产品.1吨、金额为.5万元;市、区两级国有企业采购农产品.51吨、金额为.15万元,其中本省农产品比例为94.9%。 为了把绿色、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贵阳还积极拓展东部(外部)市场、黔货进军营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开设80余个贵州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建立稳定的中高端农产品供销关系,累计向驻香港部队、驻澳门部队、东部战区等销售本省农产品约69.4吨、金额为.34万元,实现贵州农产品“保障全省”“卖向全国”“走出国门”。 记者:樊成琼 原标题:《“扶贫日”特别报道丨市场有力度消费有温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7643.html |